肾脏每年要“检修”一次
发布时间:2025-10-29
来源:网络
阅读:() |
在人体内,有一座24小时不间断工作的“超级净化工厂”,每天可过滤约180升血液,还承担着排泄代谢废物、调节体液平衡、维持电解质与酸碱平衡、调节血压等重要功能,这就是肾脏。在高效完成工作的同时,肾脏还有着强大的代偿能力,即使超过半数的肾单位受损,剩余部分仍能维持机体基本需求。正是这种超强的代偿能力,使得早期肾功能减退往往悄然无声,导致许多患者初次就诊时,肾功能已经损失70%以上,甚至已进展到终末期肾病。因此,正确识别肾功能减退发出的警示信号,并做好定期检查具有重要意义。
尿液变化提示肾受损
尿液是反映肾功能状况最直观的“晴雨表”。尿液的颜色、尿量、性状变化或排尿频率异常,都可能提示肾功能出现问题。
夜尿频繁。当肾脏浓缩功能下降时,无法有效浓缩尿液,就会导致夜间多次排尿。入睡后夜间起床小便次数显著增多,达到或超过2次,且尿量较多,即可定义为夜尿频繁。
尿色异常。尿液颜色持续加深,如呈现浓茶色、洗肉水样或可乐色,在排除饮食或药物影响后,可能提示存在血尿。血尿是肾脏炎症、结石或肿瘤等问题的重要信号。
尿量改变。无论是尿量持续明显减少,每日少于400毫升,还是异常增多,每日超过2500毫升,且这些变化并非因饮水习惯改变所致,都需警惕肾脏功能受损。
尿泡沫多。这是蛋白尿最直观的表现之一。正常尿液冲击产生的泡沫较大且会快速消失,若小便后出现类似啤酒泡沫般细密、绵久的泡沫,静置十几分钟仍不消散,可能是肾脏滤过膜受损的信号。
除了尿液变化外,肾功能减退还会通过全身各系统异常发出警示。
水肿。这是体内水分潴留的信号,多见于晨起眼睑及下午脚踝、小腿等部位。按压水肿处皮肤会出现凹陷且回弹缓慢,称为“凹陷性水肿”。其原因包括肾脏排水排钠功能障碍导致水钠潴留,以及大量蛋白尿导致血浆白蛋白下降、水分渗入组织间隙。
疲劳。持续且难以缓解的疲劳感和精力不济也是肾功能减退的常见预警。一方面,肾脏清除代谢废物能力下降,肌酐、尿素氮等在体内蓄积;另一方面,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引发肾性贫血,造成组织缺氧,共同导致患者感到持续疲劳、精力不足,即使休息也难以缓解。
食欲差。肾功能下降后,代谢废物蓄积刺激胃肠道,可引起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尤其在晨起时明显。伴随的电解质紊乱和胃肠道水肿也会加重消化功能障碍,这类症状易被误认为普通胃病而延误诊治。
瘙痒。如果出现全身性、难以缓解的皮肤瘙痒,就要警惕肾功能严重减退。肾脏受损导致高磷血症,刺激皮肤神经末梢,加之代谢废物经皮肤沉积,均可引发或加重瘙痒。
高血压。新发高血压或原有高血压在规范用药后仍难以控制,需警惕肾脏问题。肾脏作为血压调节的关键器官,其损伤可激活内在升压机制,引发肾性高血压;而高血压又会进一步损害肾脏,形成恶性循环。
高危人群更需警惕
某些特定人群因基础疾病、用药史或遗传因素等原因,肾脏受损风险显著高于普通人群。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是最常见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首要原因,糖尿病病程超过5年者更需警惕。
高血压患者。长期控制不佳的高血压会持续损伤肾脏血管,导致高血压肾损害。
心血管病患者。心肾功能常相互影响,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冠心病、脑卒中、外周动脉疾病)的患者,常伴随肾动脉狭窄或肾小球硬化。
肾病家族史者。家族中存在遗传倾向性肾脏病,如多囊肾、免疫球蛋白A肾病、遗传性肾炎等。
长期使用肾毒性药物者。包括特定抗生素(如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等)、非甾体抗炎药、含马兜铃酸的中草药(如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等)以及含碘造影剂等。
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如果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血管炎等自身免疫疾病,肾脏是常见的受累器官。
既往肾脏病史者。既往有过急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肾结石、肾盂肾炎等肾脏疾病史的人群,复发或进展风险较高。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肾脏结构和功能自然退化,肾功能储备下降,对损伤更为敏感。
肥胖者。肥胖本身可导致肾小球高滤过状态损伤肾脏,同时也是诱发代谢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反复尿路感染者。慢性或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或存在尿路梗阻,容易进展为慢性肾盂肾炎或梗阻性肾病。物,必要时可使用支气管扩张剂。
三项检查揪出肾损伤
定期进行针对性的肾脏相关检查,是早期发现肾损伤最可靠的手段,主要包括以下三类检查。
尿液检查。尿常规作为最基础的筛查项目,能提供肾脏问题的重要线索:尿蛋白出现阳性提示可能存在蛋白尿,表明肾脏滤过屏障可能受损;潜血阳性提示可能存在血尿,但需通过显微镜检观察红细胞数量来确认。此外,显微镜检查还能发现尿液中异常增多的白细胞(提示尿路感染)或管型(提示肾小管损伤)。
尿白蛋白/肌酐比值是发现早期肾损伤最敏感的尿液指标,能精准检测尿中微量白蛋白。通常,该指标小于30毫克/克为正常;30~300毫克/克为微量白蛋白尿,为肾脏早期损伤的重要标志;大于300 毫克/克则为显性蛋白尿,提示已有明显肾脏损伤。
肾功能检查。肾功能检查主要通过血液分析评估肾脏清除代谢废物的能力。血清肌酐是最常用的指标,反映肌肉代谢废物浓度。但需注意,血清肌酐水平受年龄、性别、肌肉量、饮食影响较大,且在肾功能损失超过50%时才会显著升高,因此不能单凭血清肌酐结果在正常范围内就排除肾病。
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是评估肾功能的金标准,能直观代表肾脏每分钟过滤清除血浆中代谢废物的能力,临床上,慢性肾脏病的分期也主要依据这一指标。
影像学检查。在影像学检查中,肾脏超声能利用声波直接观察肾脏的大小、形态、内部结构,并能有效探查是否存在肾脏结石、囊肿、肿瘤或肾积水等异常情况。
对于健康的成年人来说,每年应进行一次尿常规、肾功能(血肌酐、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检查,可结合常规体检进行。上述高危人群应结合自身情况,遵医嘱增加筛查频次。
主讲人: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老年医学科医师 罗晓琴 □主任医师 王轶娜
(文字来源:https://www.lifetimes.cn/article/4Oted6iKjMK)
(声明: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本号联系删除!)
(图片来源:https://qiye.58pic.com/newpic/73158091.html)
相关热词搜索:肾脏每年要“检修”一次
上一篇:肾结石补钙不会“火上浇油”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