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眨眼睛就惩罚你!我的严厉管教换来孩子更严重的抽动
发布时间:2025-08-27
来源:网络
阅读:() |
“王医生,我家孩子最近总是不自觉地眨眼睛、咧嘴,有时还会耸肩膀。一开始我们以为是坏习惯打骂孩子,后来发现他根本控制不了这些动作。最近症状越来越频繁,写作业时也会突然抽动,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一位家长接诊时描述道。
我院王东记医师说,很多家长对这些小动作存在误解,甚至误以为是孩子故意捣蛋。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容易被忽视的儿童健康问题——抽动症。
什么是抽动症?
抽动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反复的肌肉抽动或发声。这些动作往往突然发生,快速且没有规律,孩子自己很难控制。
抽动症通常在5-10岁发病,男孩比女孩更常见。很多家长会误以为孩子是在做鬼脸或故意捣蛋,实际上这些行为是孩子无法自主控制的。
抽动症状时轻时重,可能在紧张、疲劳时加重,专注或放松时减轻。值得注意的是,抽动症不是心理疾病,也不是教养不当造成的,而是一种与大脑神经递质失衡有关的生理性问题。
抽动症有哪些类型?
运动性抽动
这些不自主的肌肉动作通常先从面部开始,比如频繁眨眼、皱鼻子、咧嘴等。随着症状发展,可能会逐渐出现摇头、耸肩、甩手等更大范围的动作。
有些孩子还会有复杂的运动性抽动,比如突然触摸物品、拍打自己、跳跃或转圈。这些动作往往快速而突然,孩子自己很难控制,而且会在短时间内反复出现。
常见的表现是反复清嗓子、咳嗽声、吸鼻子声等简单发声。但有些孩子会出现更复杂的发声性抽动,比如突然发出动物叫声、重复某些词语,甚至是说一些不恰当的语句。
不及时干预会有什么影响?
心理社交方面:学龄期儿童正处于自我意识形成的敏感阶段,当孩子发现自己无法控制这些“奇怪”的动作或声音时,容易产生羞耻感和自卑心理。
学习方面:频繁的抽动会打断孩子的注意力,导致听课效率下降。书写性抽动(如手臂突然抽动)会让字迹难以辨认,影响作业完成质量。
身体健康方面:长期的眼部抽动可能导致结膜充血、干眼症;反复颈部抽动可能引发肌肉劳损;持续的发声性抽动会造成声带损伤。
共患病风险:抽动症患儿出现焦虑症、强迫症的风险比普通儿童的高。到青春期,部分患儿可能因长期心理压力出现情绪障碍,甚至抑郁倾向。
大多数抽动症患儿的预后良好,随着年龄增长,症状往往会逐渐改善。关键是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给予孩子足够的理解和支持。
(声明: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本号联系删除!)
(图片来源:天使儿童)
相关热词搜索:再眨眼睛就惩罚你!我的严厉管教换来孩子更严重的抽动
上一篇:孩子总说这5句话,可能是抑郁的信号!
下一篇:儿科专栏:北京治疗儿童多动症哪家医院好?“专科医院”北京儿科医院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