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岁的橙橙(化名)最近总说肚子痛,妈妈带他跑了好几次医院,检查结果却一切正常。
直到我院医生建议转诊心理科,才发现橙橙其实是患上了
焦虑症。那些不明原因的腹痛,是他对即将到来的数学考试产生的身体反应。
我院赵军医师说,像橙橙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很多家长都误以为孩子只是不听话。事实上,焦虑情绪和
焦虑症之间存在重要区别,而及早识别和干预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焦虑情绪≠焦虑症
01
每个孩子都会经历焦虑情绪,比如第一次上台表演前的紧张、考试前的担心,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反应。正常的焦虑往往有明确原因,且会随着事件结束而消失。
但焦虑症不同,它是一种持续存在的过度担忧,即使没有实际威胁也会出现,并且会明显干扰孩子的日常生活。比如有的孩子会因为担心父母出事而拒绝上学,或者因害怕犯错而不敢尝试任何新事物。
这种焦虑往往持续6个月以上,且通过普通安抚难以缓解。我院临床上常见的儿童焦虑症包括分离焦虑症、广泛性焦虑症、社交焦虑症等。
焦虑症有这些信号
02
身体不适:反复出现的头痛、肚子痛、恶心,去医院检查却找不到明确病因,这种情况要特别警惕。
睡眠问题:孩子可能变得难以入睡,频繁夜醒,或者总是做噩梦。有些孩子会在睡前反复要求父母保证"明天不会发生坏事",这种寻求安慰的行为其实是在试图缓解内心的不安。
行为变化:原本活泼的孩子可能突然拒绝参加集体活动,对以前喜欢的兴趣班也失去热情。有的孩子会表现出异常的黏人行为,比如不愿意单独待在房间里,甚至拒绝上学。
情绪波动:焦虑的孩子往往更容易烦躁、发脾气,一点小事就可能引发强烈反应。有些家长会误以为这是孩子不听话,实际上这可能是他们内心不安的外在表现。
紧张表现:经常咬指甲、拽头发、磨牙,或者不自觉地抖腿。在面临压力时,有些孩子会出现呼吸加快、手心出汗、脸色发白等生理反应。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
03
保持冷静
观察记录孩子症状出现的具体情境、持续时间和频率。这些记录能帮助区分是暂时的情绪波动还是需要专业干预的问题。
改变日常沟通方式
建议采用三不原则:不过度安慰、不批评指责、不逃避问题。
可以用简单直接的方式回应孩子的担忧,比如“妈妈知道你现在很担心,我们一起想想办法”。避免使用否定孩子感受的言语,而是帮助孩子具体描述他们的情绪,比如说“你能告诉妈妈,那个害怕的感觉像什么吗?”
建立稳定的生活节奏
建立稳定的生活节奏对缓解焦虑特别重要。确保孩子有规律的睡眠、饮食和运动时间,这些基础生活习惯能增强孩子的情绪调节能力。
寻求专业帮助
儿童心理科医生会通过专业评估确定是否需要认知行为治疗等干预措施。家长要避免因为病耻感而延误就诊,儿童焦虑症就像身体疾病一样需要及时治疗。
北京天使儿童医院提醒您:焦虑不是孩子的错,也不是家长教养的失败,它只是一个需要理解和应对的健康问题,及时干预完全可以治愈。
(声明: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本号联系删除!)
(图片来源:天使儿童)